早上跑步的时候脑子是最自由的,除了冒出“这家的咖啡机真好看以后我也要买一台”和“旁边骑车去上班飞驰而过的大姐身上喷的香水也太好闻了”这类想法之外,偶尔也会想到点别的。那天突然想起大概一年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1,主要写的是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待阶级和工作问题,依稀记得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交集的讨论挺有意思的。为了提高易读性,一些名词我自己随便做了翻译,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,凑活看吧谢谢各位。

马克思主义中的女性解放

马克思主义中“以人为中心”的思想本身就把女性群体包含在讨论范围内。它将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剥削至少推回到私有财产产生时期:生产资料的富余衍生出“分配”的需求,而分配需要一个社会单位来作为客体。原子家庭(父母子女)作为这样的一个客体承接被分配的生产资料,也就导致私有财产的产生。这个过程将女性作为家庭“照护者”的角色加强,与其相对的男性“挣面包的人”(breadwinner)在本就拥有更多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。这一表面上看起来按劳分配的过程忽略了家庭内部劳动成果的认可,举例来讲就是家庭“照护者”提供情感支持和家务劳动并不会“按小时计费”,就像奥运会上没有“跳皮筋项目”2

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对于女性压迫的加强(至少是部分)归因于资本的发展,并强调女性解放的重要性,鼓励女性主义者参与到社会运动中打破阶级。如果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理解,它至少看到了,女性群体作为社会中经济权力弱势的一方,在一个以资本为中心的世界中,无可避免地处在一个“被剥削”的地位。权力(或者阶级)弱势是因,“被剥削”是果。

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,马克思主义中对于性别问题的界定与阶级划分似乎是平行的:女性的压迫来源于经济地位的低下,其本质还是阶级。这种“平行”的假设似乎也说得通,比如我们对于“女强人”这个词的定义更多的指的是一个经济地位高的女性,在社会的大部分场景下,我们确实默认“女强人”在阶级上是高于没什么钱的男性的。

从平行到垂直,从一维到二维

不过说实话,如果性别问题只是平行于阶级划分,那真的,有点无聊。

马克思主义最初关于性别问题的探讨受限于当时女性主义的发展,依然留在二元性别的框架里,一个最基本的修补就是接受女性主义中关于“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”的思想3,将“女性”的概念拓展到“女性气质”。那么经济条件作为一个坐标轴,性别气质作为一个坐标轴,一个人的男性气质越强和经济地位越高,这个人的社会排序越靠前。这个二维的网格划分也可以解释,在相同经济条件下,性别气质的不同也会造成社会排序的差别,简单粗暴举例来讲:一个有钱、霸道的女人是“母老虎”,一个有钱、霸道的男人是“霸道总裁”。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我们对于反向性别气质的双重标准。印象中我认识的所有体现出强烈女性气质的男同学都被霸凌得很惨,但是反过来女性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气质某种程度上是被鼓励的4

两种懦弱

突然想起来,三年前有一次跟朋友A聊天,虽然跟内容没什么联系,但是特别逗。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聊每个人身上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共生,不知道怎么就开始总结“雄性懦弱”(大概就是“有毒的男性气质的懦弱”),最后说有两种:

一种懦弱是体会不到现有性别框架下对于男性气质本身的束缚,男性气质作为一种工具,情感流动是不被允许的,或者产生情绪就会被严惩。

另一种懦弱是在体会到性别框架下对于男性气质的束缚之后,依然选择留在这个框架中,因为诚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,打破框架代表着所有的既得利益都会消失。

我问A:你觉得哪一种你更讨厌?

A:第一种,因为我是没有办法跟鱼谈论水的。你怎么想?

我:(笑了一下)你这个比喻挺好的,但是我更讨厌第二种,因为我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
A:(也笑了,点点头)是,确实是。不过说实话,原来我就是第一种。

我:巧了,以前我是第二种,合着咱俩这是搁这儿自我厌恶呢。(俩人都没酒了,又重新倒上)哎呀,喝一个吧。

A:喝一个!


  1.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Class and Work, Available at: https://plato.stanford.edu/entries/feminism-class/

  2. 私心推荐一下Pretend It’s a City,真的各位,Fran Lebowitz可太逗了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etend_It%27s_a_City

  3. 好像有一句台词叫“如果你把一个男人放在一个女人的位置上,他就会变成一个女人”,我想不起来是在哪个文章还是电影里看到的了,如果以后找到出处再回来补一下引用. 

  4. 但是不得不说往往这会加强这个女性身上的厌女情绪.